2007年11月6日
論感覺派與數據派
「體感治安」這是日本人使用的詞,是指民眾對於治安的感受,相較於體感治安,「指數治安」則是用數據與資料佐證的治安,關於此事已有專文論述。
我在想同樣的狀況是不是在經濟上一樣會發生,即媒體誇大其詞或不詳加考證,而且這樣的作法對媒體來說有利可圖而且是可行的。我們對於治安的感受來自於新聞媒體,因不是每個人都會碰上社會案件,且個人的生活經驗有所侷限,因此難以掌握整體的治安狀況。
##ReadMore##
而經濟的我們又怎麼能說不會碰上與不切身呢?我們關注自身的薪水,消費時頻頻比價,注意特賣會與投資資訊,天天與經濟接觸的我們怎麼會不關注經濟,又怎麼無從體察經濟好壞呢?但我在這裡要指出一個觀點,一個人們誤判經濟情勢的原因。即「人們喜好將功勞歸因於己,將過錯推卸於人。」
陳之藩的謝天是騙人的,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升遷、股票的上揚、企業的賺錢歸因於政府或他人,而往往認為是因為自己傑出的表現、銳利的眼光、卓越的遠見,那麼虧錢的時候呢?又有幾個人能夠痛定思痛檢討自己?
我並非認為不可將功勞歸因於己,而是認為無法痛定思痛,而將過錯推卸於人將造成所謂體感經濟之惡化。
不然這樣問好了,一般人怎麼做到負債千萬?然後無力償債,燒炭自殺。台灣社會沒有足夠的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網來保障中低收入戶嗎?我說的是台灣社會不是台灣政府喔,也就是包含慈濟之類,民間社會福利機構的救助,在這樣的救助下,到底哪些人要燒炭?太笨、被騙、精神病患者,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。
對,我固然承認現在詐騙技術推陳出新,而許多企業的會計報表複雜到除了領錢的專家外,沒人看得懂,也沒人願意看懂,但是這樣就構成政府介入干預的理由嗎?這樣就可以為了你的投資失利而找藉口嗎?(投資?看不懂財報的投資與賭博何異?)
對,因為你想要找藉口,找人附合你,所以媒體這樣做了,有賣點,有市場,眾人將矛頭轉向政府。我幫政府辯護嗎?ㄊㄇㄉ,問題根本不在於政府好或不好,今天政府只要有好好捍衛自由市場,確保市場機制能夠運行,再來就是ㄊㄇㄉ你的問題,你的問題!!!
ok,fine.不能接受可以,我換種論述。
今天有幾個人知道油價在民國60年多少錢?70年又多少錢?而同樣的時間,水、電、瓦斯的價格又是如何?也就是如果只憑日常經驗來看,那麼根本作不得數,因為人的記憶不好,常有遺漏、錯失。有多少人知道現今油價與25年前相同?(能源價格指數)
如果不透過數據來看,那麼我們又怎麼知道整體社會的變遷、變化?今日聽你幹油價漲,怎麼沒有聽見有人為了電信費下跌而鼓掌?
我也不是認為數據派完全不能鞭。對,現在主計處許多調查方式很鳥,讓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些數據值得引用。(如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調查方法就有點鳥)但是,這不代表可以沒事亂訐譙,你要幹抽樣方式或統計方法,好說歹說也要有點內容,像是寫篇專文,這樣我也不會覺得你沒理由亂叫囂,不是很好嗎?
總而言之,言而總之,我顧慮你的感受,但是或許數據能說的比你更多。
--
圖片來源:姊姊家的天下第一帥貓路易。(雖然有點胖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如果報表爛到使得投資如沒大腦的賭博一樣,大家不要去投資,我相信,他們自然就會去改善了。報表的目的本就在於揭露資訊,但是揭露資訊不代表政府就得教你去搞懂資訊,比如像是說保險可能對於我們人生可以分擔一些風險,所以政府開放了保險業,這也是一種資訊的開放,但是要搞懂保單在幹什麼,那就是我們得自己去瞭解的。投資也是一樣。
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想要賺大錢,不想付出的人,除了說他們是守株待兔的乞丐外,還能說些什麼?
張貼留言